Loading...
幾則宋人喝茶趣味
發佈日期::2020/12/18、瀏覽次數:28

宋代官府實行「榷茶」,即對茶葉施行專賣製度。宋室南遷之後,出於「養兵」故,「榷茶」更為嚴厲,茶課成了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之一。如高宗末年國家財政收入為5940餘萬貫,茶利佔6.4%,孝宗時為6530餘萬貫,茶利佔12%,由此可見茶課之豐厚,而士民負擔卻重得驚人。儘管如此,南宋士民依然苦中尋樂,在喝茶的習俗上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有趣的故事。



誰說南人不煎茶?


孝宗乾道年間,有人譏諷說「南人未知煮茶」,還寫了小品文刊登在臨安的「小報」上,估計作者是北方人。老百姓不認字,倒還不怎麼樣,讀書人坐不住了,紛紛拿起筆桿子造輿論進行反駁。陸遊寫詩稱「汲水自煎茗」,「雪液清甘漲井泉,自攜茶灶就烹煎」。言下之意,我陸遊就是南方人,我一直就是煎茶喝的。果然不愧文人大家,一出手就力道驚人!


岳家吃茶還悔婚。


現在的南方人,未來女婿或媳婦上門,要給准岳父母或准公婆敬茶,喝了茶,親事就算定了。


可南宋人不是,他們喝了茶仍然不算數。如「東村定昏(婚)來送茶」,而田捨女的「翁媼」卻「吃茶不肯嫁」。也就是說,鄰村有個小伙子託媒人來送茶求婚,而女方家長則大耍賴皮,茶照喝,嫁女嘛,免談。見過耍賴的,沒見過這麼耍賴的。


不請喝茶要理論。


客人光臨寒捨,請喝茶是起碼的禮節,這是現在。在南宋可不一樣,由於茶葉是官府在專賣,和鹽一樣金貴,「不可一日無」。那個時候,來客敬茶的禮節在民間尚未形成,當然,上層社會是有此禮節的。有趣的是,趙炎在宋人筆記中居然發現一個農民也對此禮節很較真:「田客論主,而責其不請吃茶」。即有個種田的人去別家做客,就因為人家沒有請他喝茶,他就找主人理論,責問主人為何不請他喝茶?



租牛耕地也送茶。


一般農民家庭養不起耕牛,到了春耕時節,得去地主家租牛。那麼,南宋人租牛需要多少錢呢?答案是不花錢,「裹茶買餅去租牛」,裹點茶葉,再買一些餅子,送給地主,就可以把牛牽回家了。知道為什麼嗎?很簡單,因為土地本來就是地主家的。


南宋土地兼併嚴重,所謂農民,其實自耕農極少,而僱農、佃農居多,本來就是給地主家幹活,自然無需花錢租牛。送茶送餅,則是地主盤剝農民的又一種伎倆罷了。


為了茶香費思量。


南宋時的花茶已經很普及了,南宋人趙希鵠說:「木樨、茉莉、玫瑰、薔薇、蘭蕙、桔花、梔子、木香、梅花皆可作茶。」但是,由於官府專賣,花茶作為稀罕消費品,老百姓根本喝不到,也喝不起。


為了能喝到香茶,民間老百姓頗費了一些腦筋,「民間試茶皆不入香,恐奪其真。若烹點之際,又雜珍果香草,其奪益甚。」一方面,茶葉本來就有香味,如果加入自製的香料,怕損了茶葉原有的香味;另一方面,又羨慕富貴人家喝花茶,有人就在煮茶的時候,放入珍果香草,結果呢,煮出來的茶反而不像茶了。



ShareBody資訊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