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福建人喜歡喝茶勝於喝酒,喝茶時還充滿儀式感
發佈日期::2020/8/31、瀏覽次數:71

十幾年前,我還在廣州工作時,認識了一位福建朋友。有時候,這位福建朋友會邀請我到他家裡做客。每次一登門,他便會拿出一套茶具,泡上一壺鐵觀音或者烏龍茶,讓我體驗一把福建人的茶文化。

福建境內大部分地區,都屬於山地、丘陵,素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之稱。這種地形,不利於稻穀、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的生長,卻很適宜種植茶葉,有道是“名山出好茶”。比如武夷山出產的大紅袍,安谿出產的鐵觀音,都在全國享有盛譽。


從宋朝以後,隨著全國氣候由暖轉寒,使得福建的茶葉明顯地活躍和發展起來。就連皇帝專用的貢茶,都由浙江出產的“顧渚紫筍”,改為了福建出產的“建安茶”。北宋名臣歐陽修都說了:“建安三千里,京師三月嚐新茶。”京師里達官貴人飲用的茶葉,便是從福建千里迢迢地運來的。


福建的茶葉,甚至影響了歷史進程。


我們知道,宋朝積極發展海外貿易,在全國沿海地區設立了20多個港口,其中就有福州港。福建生產的茶葉,便通過福州港、漳州月港等地,源源不斷地運送到海外,暢銷到西方國家。可是到了18世紀,清朝實行海禁政策,規定只允許廣州“一口通商”。福建的茶葉,不得不通過陸路轉運到廣州,再賣給西方商人。這在無形之中,抬高了茶葉的價格,削減了西方商人的利潤,對西方國家形成了貿易逆差,白花花的銀子像流水一樣流到了中國。


英國為了減少貿易逆差,開始向中國銷售鴉片,最終引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。1842年,英國與清朝簽訂《南京條約》時,極力要求中國開放5個通商口岸,其中之一就是福州。英國人希望直接在福州就可以購買他們夢寐以求的福建茶葉。


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”既然境內出產如此優質的茶葉,福建人很容易就形成了喜歡喝茶的習俗。在閩南,有一句諺語叫“寧可百日無肉,不行一日無茶”;在閩北,也流傳著一句“寧可三日無糧,不行一日無茶”的俗語。在福建人的心目中,喝茶的重要性,遠遠超過了喝酒,堪與吃飯相提並論。


來到福建,你會發現,在企業裡面,上至老闆,下至職員,他們辦公桌有大小小,有豪華有簡樸,但無一例外都會擺著一套茶具。甚至連門衛室的保安,都有一套茶具,他們一邊看著過路車輛,一邊怡然自得地喝著茶……


其實,大多數中國人都有喝茶的愛好,但極少有人在早上喝茶。廣東人所謂“喝早茶”,只不過是去茶樓吃早餐。雖然一杯茶是少不了的,可他們更看重的是各式精美的點心。而在福建南部,許多人就有喝早茶的習慣。廈門六區之一的同安,就很喜歡喝早茶,有道是:“清早一杯茶,賽過吃魚蝦。早上茶一杯,勝似吃雄雞。”


福建人喝茶,有哪些“門道”呢?


福建人喝茶,非常講究“水、火、茶具”三要素。水要以山泉水為最佳,火以炭火為最佳,茶具則以紫砂壺為最佳。我們知道,經常使用的茶具,裡面會結上一層茶垢。福建人認為,這層茶垢是茶具的精華,茶垢越厚,說明茶具越寶貴,愛惜得不得了。


福建人請你喝茶,一般不說“飲茶”,而說“喫茶”。這是因為,以前福建人是真的將茶葉作為食品食用。這就是擂茶。擂茶裡面,除了茶葉,還有花生、綠豆、芝麻、綠豆等配料,食用後既可解渴,又可充飢。如今福建的將樂、泰寧、寧化等地,還保留著吃擂茶的習慣。而在不吃擂茶的地方,主人也會在茶杯旁邊擺放一些甜食、糕點,作為“茶配”。


在泡茶時,要先將清水燒沸,將茶壺和茶杯燙熱。隨後,是沖泡茶葉。這時候,水壺和茶壺的距離要比較大,是為“高衝”。茶葉泡好後,主人親自將茶水從茶壺裡倒入茶杯,這時候茶壺和茶杯的距離要比較近,是為“低斟”。如果請你喝茶的是閩南人,客人不止一個,他便會在斟茶時將幾個茶杯相挨,來回斟至七八分,是為“關公巡城”;茶壺裡剩下的幾滴濃茶,也要分滴各杯,是為“韓信點兵”。


斟茶完畢,主人會等客人先端杯子,然後才自己端杯子,這與酒桌上的“先乾為敬”截然相反。


有意思的是,在福建,主人給客人斟茶時,客人往往以右手中指、食指在桌子上輕輕敲打3下,表示尊重。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禮儀,流行於福建、廣東一帶,據說與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有關,是否為真,有待專家考察。



ShareBody資訊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