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何時歸去,山林之下一杯茶
發佈日期::2020/4/1、瀏覽次數:227

何時歸去,山林之下一杯茶


經常有這樣的時刻,很偶然,突然湧上一種欲望,很隱秘的,對安定生命的感激或惆悵,這樣突然冒出來的情感,需要一個形式傾訴一下,或者酒,拼卻一醉,激越熱烈,或者是茶,逐漸清醒和清淡。小院里飲茶會友,精致又文藝,是居家的浪漫,煙火中的小憩。


杜甫注定不是一個擁有小文藝情調的人,他寫飲茶:


巳公茅屋下,可以賦新詩。

枕簟入林僻,茶瓜留客遲。

江蓮搖白羽,天棘蔓青絲。

空忝許詢輩,難酬支遁詞。


庭院之靜有無論如何脫俗和詩意,畢竟在煙火人生處,山水田園庭院都是私人的,多了許多紅塵味。茶之余野外的靜氣,更能入心,兼有禪味。


環境決定性格,性格決定情趣,杜甫更本真,更質樸,也更追求真實。但是這首詩,他卻拎著涼席入深林,也是和友飲茶。


明明茅屋下,柴院內,都是可以喝茶賦詩的,但是不如野外來的更有雅趣。因此,杜甫拎著枕頭涼席,拿著瓜果茶葉杯盞,帶著客人向深林而來。相比於劉言史和孟郊單純的煎茶而飲,杜甫帶著客人和全部裝備,倒有些野餐的意味了,這也符合杜甫的個性,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將日子過的精致的人,他永遠更務實和生活,所以,帶著枕頭,涼席和吃食,喝茶談心賦詩之余,不至於餓肚子也有了小憩之所。相同之處是他們都特意選了深林僻靜處,遠離世味,好像鐵了心要和煩惱人生劃一個界限——有茶,怎能有世俗?


對於那些始終無法逃離繁瑣和功名之心的人來說,品一杯茶,只享一刻繁華儘落,內心澄明,享一刻安靜就好。林語堂描述飲茶之靜:一個人只有在神清氣爽,心氣平靜,知己滿前的境地中,方真能領略到茶的滋味。因為茶須靜品,而酒則須熱鬧。茶之為物,其性能引導我們進入一個默想人生的世界。飲茶之時而有兒童在旁哭鬧,或粗蠢婦人在旁大聲說話,或自命通人者在旁高談國事,即十分敗興。


山堂夜坐,汲泉煮茗,至水火相戰,儼聽鬆濤,傾瀉入杯,云光潋滟,此時幽雅,未易與俗人言者。


靜茶文化再次興起,靜茶,其實是禪茶的前提,無論是苦禪和是修禪,都離不開一個靜字,可是僅僅靜,還不夠禪的級別。對於那些始終無法逃離繁瑣和功名之心的人來說,品一杯茶,只享一刻繁華儘落,內心澄明,一種空靈的空間之內徐徐升起的感覺,君子之交,淡淡如水,已足夠讓人著迷。




ShareBody資訊站